【一直努力地等爸爸想跟他玩,最後等到了卻沒得玩!!】
每個星期五,我從下午一點開始上美語課,要到傍晚六點半才下班。
今天,羽辰又想跟爸爸玩戰鬥陀螺,已經等了一整天了。他說這兩天他又做了很多改良,想跟爸爸測試一下他的「實驗成果」(他跟我說他的陀螺變得很強)。
到了十二點左右
🧒🏻:「爸比你可以跟我玩嗎?」
👱:「要等我下課喔」
🧒🏻:「那你今天幾點才下課」
👱:「我要六點半才下課」
🧒🏻:「那你下課之後可以跟我玩嗎?」
👱:「好啊,我忙完就可以跟你玩喔」
🧒🏻:「耶~~」孩子雀躍。
但孩子就是孩子,總是等不及嘛(對不對),所以我上課的時候,他不時都會來到書房看看我在做什麼,看有沒有機會讓我陪他玩一下。但看到我在上課,他就會默默地離開房間。
中段休息時(3:30 - 4:30pm)我把握時間,坐在書桌前靜心,這時候又發現他走上來。
他一定是聽到我沒有聲音,所以又跑上來看是否有機會可以玩了。
他看一看,看到我正身端坐閉目養神的樣子,小小聲「唉」了一下,又離開房間了。
其實在當下,我有點感動。因為我發現他最近終於學會尊重別人的需求,在我忙的時候不打擾我了。他已經反反覆覆進來書房三、四次,但每次都是安靜地離開。
從小到大只要他想做做什麼,就想要馬上做立刻做(我想很多孩子也這樣,包括我小時候)。他是一個生命力很旺盛、內在衝動很強的孩子,只要想要做些什麼,就會很急、一直講一直催促,直到大人生氣了,才會控制自己(我以前也是),他這點真的很像我。
所以在當下,我感到他這方面終於變得比較成熟了,心裡很是欣慰。
傍晚下課後,已然六點半;但我還想再花點時間做靜心,所以電腦關掉之後,又坐在書桌前做靜心練習。
到了七點十五分,羽辰上來了,看到我又在靜心... 他還是沒說話。我有跟他說在爸爸靜心的時候請不要打擾,他只靜靜地站著。於是我跟他說
👱:「羽辰,爸爸7:40跟你玩。」
👦🏻:「好喔~」然後他就走到自己的房間看書。
到了七點四十分,我靜心結束了;我遵守承諾,過去他房間找他。
他看到我一開門,很高興地說
👦🏻:「爸比可以玩了嗎?」
我說
👱:「是啊!我們來玩吧!」
但當我們要開始的時候,突然傳來媽媽在一樓的聲音....
👩🏻:「羽辰!你還沒練琴喔!要練完才可以玩!」
大家猜猜看這時候孩子會有什麼反應?
當然是..............
兒子皺著眉頭說
👦🏻:「討厭!!!唉唷~~~~~~」
我很瞭解他此刻的心情!一直努力地等爸爸想跟他玩,最後等到了卻沒得玩!!我完全能感受到他當下的難過、失望、委屈!!
當下我馬上靠近他、蹲下來、抱著他,然後跟他說
👱:「喔~~~羽辰!來!抱抱!」
抱著的剎那,他沒叫了。
我輕拍著他的背後,跟他說
👱:「羽辰啊!我知道你很想跟我玩,而且已經很努力、等很久了。爸爸發現你今天好幾次近來想找我,但都因為知道爸爸在忙,所以一直都沒有打擾我,我覺得你真的進步了。你很體貼,真的很棒~~」我真情地說。
此時,我感到羽辰沒生氣了。
我說
👱:「那我來們玩三局,等你練習完之後再玩!」
他說
👦🏻:「那練完琴我們要玩半個小時喔!」
👱:「沒問題,明天是星期六,而且我所有時情都做完了,可以玩很久!」
於是,跟他玩了幾個回合後,他開開心心地到一樓練小提琴了。
練習的時候,我發現他還是拉得很用心,拉完一首曲還會說
👦🏻:「媽媽不錯吧~」「媽媽~有沒有覺得很好聽?」😆😆😆
完全沒有被剛才不能玩而影響心情。
看到他逐漸的成長,我真的很欣慰;而且,我也很欣慰我有跟著孩子成長。
我想在以前,媽媽說他還沒練琴時,我會用支持媽媽的態度對他說
👱🏿:「喔!不行喔!要練習完才可以跟爸爸玩!」(超理智的應對姿態)
或是
👱🏿:「喔~~~你還沒練琴喔~那乖,要練好才可以玩喔~」(討好的應對姿態)
但我這次選擇的是「先同理他的感受、表達我的感受,再處理事件」(一致性的應對姿態)。
我先表示我對他的同理與瞭解,再聚焦在我對他的正向感受。這樣,孩子就會覺得被同理了,被理解了,被欣賞了。當連結內在的渴望,他就有正向的能量來解決現前的問題。
說好七點四十要跟他玩的,我有做到了。
要先練琴才可以玩的,他也有做到了。
練完琴之後大家再開開心心地玩,我們也做到了。(結果我們玩了四十五分鐘)
很感謝這幾年上天的帶領,讓我學會怎麼安定孩子,安定自己。
ps: 照片是當年我去丹佛進修蒙特梭利0-3歲師資證照時,休假出去玩拍的照片,那時兒子大概兩歲半。
我發現,原來我對他的愛,從來都沒有減少過。
#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
#羅寶鴻正向教養工作坊